回到市文化馆主站    |     欢迎来到非遗信息
邮箱: 电话:
非遗信息
非遗信息 > >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-传统舞蹈 苗庄舞狮

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-传统舞蹈 苗庄舞狮

时间:2019-11-12

项目介绍:

      每至春节,玩“故事”、花社表演已在民间广为流传,花社队中有舞狮、大汉、旱船、姜公背姜婆、扭秧歌、刘翠妮儿(亦名“刘胖妮儿”)等,内容丰富多彩,表演内容幽默风趣,花样叠出。开始只有一个狮子、一个大汉、一个旱船、一个小车、一个姜公背姜婆、一个二鬼绊跌。现在为10个大狮子、2个小狮子、5个大汉,加入了河蚌、猪八戒背媳妇、刘翠妮儿、花轿、骑马牵马、扭秧歌等。  表演形式为:开始两个队,随着指挥者的鼓点指挥,分开表演。表演中除了狮子大汉、刘翠妮儿不唱以外,其他表演旱船、推小车、姜公背姜婆等都唱当地的地方戏——越调段子。后来增加的扭秧歌也是只表演,不用演唱。

每至春节期间、三月十八铁山庙会、四五月间接官亭庙会,同乐社即整装出发,舞起了狮子大汉、划动旱船、背起姜婆,推着小车走村串巷,为乡亲们带去欢乐,同时参拜神灵,保佑一方平安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解放初期,每逢举办重大活动,同乐社也去表演,烘托会场气氛。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,以后发展为只在春节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六,才到附近乡镇、市区表演,增加节日欢乐气氛。

 

项目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:

      河南省舞钢市,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工业生态旅游城市。位于河南中部,地处伏牛山东部余脉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。境内山水相依,城中有山,山中有城,依水而建,山水林城融为一体。是座风景秀丽的诗意小城。现辖8个乡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,总面积645.67平方公里,总人口32万。

垭口街道办事处总面积8.75平方公里,城市居民2.1万人。下辖6个居委会和2个行政村。是舞钢市委,市政府驻地。是全市政治、文化、金融中心,市直机关有86个单位。金融、教育、医疗等单位。

       舞钢市历史悠久,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年前。春秋时为柏子国,后为楚所并,战国时属韩,称合伯。秦置柏亭。《辞海》1989年版载:“合伯,古地名,一作合膊。战国属韩,在今河南舞阳南。产利剑,相传韩卒所用剑戟,都出于此地。”西汉时, 此地设铁官府衙门,曾经辉煌至极。由于本地地理位置的重要,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。  

       舞钢市地处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原,文化氛围异常丰厚,民间传统文化非常活跃,其中苗庄舞狮队伍庞大,浩浩荡荡,角色纷呈,表演内涵丰富多彩,妙趣横生,非常吸引人。

 

项目主要分布区域:   舞钢市垭口办事处苗庄村

 

项目历史渊源:

      据本村刘廷林老先生的回忆:苗庄花社队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形成,当时名为“同乐社”,是由垭口山土地庙的连重和尚创办的。当时,土地庙里有两个和尚,一天连重和尚到接官亭(现在舞钢市寺坡南石漫滩水库内)办事,因犯了事,被当地群众围殴。他回来后,感到自己势单力孤,想了许久,决定组建一个戏班,既为自己增加一些人气,也可以拉拢自己的势力。可是戏班成立没多久,由于庙院土地养不了那么多人,最后,连重和尚解散了戏班,成立了“同乐社”。从此,由土地庙管辖的苗庄村有了自己的花社队,后更名为“苗庄舞狮

 

项目现状:

      舞钢市历届民间艺术大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,还应邀赴宝丰县进行民间艺术交流。2006年,此花社队在平顶山市民间艺术大赛中荣获表演二等奖。

如今,苗庄舞狮仍然活跃于民间,而且颇具规模,也非常吸引人。

 

 项目相关器具 制品、作品等

      早在当时,道具的制作非常原始,都是村人们自己手工制作的:1、大汉头:用泥捏个大汉头,外面用纸粘上浆糊往泥上贴,边贴边用烙铁烙干,贴好后,画上大汉的鼻子、眼、嘴,再把泥掏出来,就做成了空空的大汉头。虽是纸糊的,却非常结实。2、大汉棍:长四五尺的木质长棍,中间涂上黄、黑、红三种颜色。3、狮子头:跟大汉头的做法一样,只是做成狮子的样貌,染成彩色。狮身很早以前是用灰青羊皮,熟成软质,用针线缝制成狮子皮。后来由于灰青羊不好找,就改为白羊皮。4、旱船:用木头做成前后尖、中间圆的船形,中间掏空,四周围上花绸布,红绸、绿绸修饰船身。表演者钻进中间的圆孔中,早在以前是用两根小绳子绑着两个小棍儿,插在腰间,以后改为用彩绸条挂在脖子里或斜挎在胸前。5、小车:用木头做成前边尖的车形,后边有两个车把,小车前面做两个假腿、两只假脚,脚是老婆儿小脚,穿着小小尖尖老婆鞋。6、姜公背姜婆:是用竹条编个小篓,人跳进道具里。前边做出两个假胳膊,后边背两个假女子腿。道具下边用长袍遮盖。表演者化女子妆。

      伴奏音乐为秧歌鼓点儿和狮子大汉鼓点儿。伴奏方式为大鼓领先,其他铜器配合。为了配合戏曲演唱,乐队增加了勾锣、大锣、小镲、弦子、班鼓、小鼓等戏曲乐队乐器,以便为戏曲演唱伴奏。

 

传承谱系:

      此社的传承是在苗庄村民中代代流传,既有很好的传承性,又能进行改革创新,赋予花社更加丰富的表演内容和不局一格的表现力。苗庄舞狮社在本村已普遍流传四代。

 

项目特征 :

       苗庄狮子舞有以下几种特征:

       一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。他们最早叫“同乐社”,后更名为“垭口苗庄花社队”。现在为10个大狮子、2个小狮子、5个大汉,加入了河蚌、猪八戒背媳妇、刘翠妮儿、花轿、骑马牵马、扭秧歌等。 苗庄花社队一出场,浩浩荡荡,形色各异,非常吸引人。舞蹈者用生动活力的民间舞蹈的语言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,对风调雨顺好日子的向往。

      二是有顽强的生命力。由于该舞蹈是农民自觉自愿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,所以不管条件怎样艰苦,艺人们都能一代一代地将这一民间舞蹈传承几代而不衰。

      三是具有鲜活性。此舞体现的是农民自己的心愿,所以在表现形式上,又有其最鲜活的艺术魅力。

      四是雅俗共赏,情意真切。舞为心声,农民用其质朴的舞蹈语言或向人们展露丰收喜悦、或向人们传递人间真情、或向人们传递着风调雨顺好年景的喜悦心情,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鲜活的生命力,因此能为大多数观者所接受。

 

主要价值:

     1、文化价值:苗庄狮子舞与其他民间舞蹈一样,在民间颇受欢迎,而且其舞蹈动作也是新颖别致,在当地有很广大的受众基础。此舞虽产自民间,可它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征,及其传承历史,是中华文化的生命力的展现,是中华精神的传承。

     2、实用价值:发掘、抢救、保护苗庄狮子舞,对民间舞蹈的艺术创新,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。

     3、历史价值:苗庄狮子舞至今已传承四代,有广泛的群众基础。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是它的价值所在,它是中原古典民间舞蹈的宝贵财富之一。

 

濒危状况:

      该舞蹈虽已鲜活的生命力存在于民间,给当地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享受。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,乐意从事该项舞蹈的人越来越少,亟待重视其保护、传承和发展。

    

已采取的保护措施:

       将其收入《舞钢市文史资料(文化卷)》、《风情舞钢》文史类和非遗类书籍中。每年的正月十五舞钢市民间艺术表演大赛,均邀他们参加,并录像和照相以保存其影像资料。为他们提供其他的展示机会。

 

总体保护规划

      邀请相关专家召开专题研讨会,研究其文化内涵和发展空间;关注该项目的发展和传承,帮助培训传承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3年8月



上一篇: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-传统音乐 邵庄大铜器
下一篇: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-传统舞蹈 任桥舞龙
地址: 电话:admin@example.com 邮箱:admin@example.com
Copyright©2013 - 2019 舞钢市文化馆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7836号-1 , 豫公网安备410402020001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