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通知公告
通知公告

【宅家享非遗】“烙画”之美,雅俗共赏, 源远流长

发布时间:2020-03-24 查看次数:

烙画,古称“火针刺绣”又名“火笔画”“烫画”“火绘”“烫花”等,是在民间流传的一种极其珍贵的画种,也属于一种自然的绿色的画种。它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,以烙铁代替画笔,在各种材质上烙烫出千姿百态的烙痕,创作出一幅幅栩栩如生、意趣盎然的图画。

烙画工艺历史悠久、源远流长,主要靠艺人言传身教,代代相传。史书记载甚少,文字资料见于清代史籍。据王士祯《池北偶谈》记载,云南匠师武恬能在竹筷上烫烙出山水、人物、台阁、鸟兽、林木等画面,曲尽其妙。


【平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】传统烙画


据民间资料记载,烙画源于西汉,兴盛于东汉宫廷,东汉武帝刘秀曾下诏旨,定“烙画”为朝廷贡品。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,曾一度失传,直到光绪三年,才被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,后来逐渐形成以河南、河北等地为代表的几大派系传承至今。

 平顶山市烙画主要分布于湛河区、宝丰县城关、石桥等乡镇及周边县市。

早期传承宗谱散失,经传承人回忆整理。烙画艺术约在清末明初传至平顶山,已传承五代,能够延续至今主要得益于民间艺人对优秀文化的传承。

烙画是比较纯粹的农民画,美在单纯朴实,美在不经意间,美在随缘。也许正是因为来自民间,烙画显得更随意,更不拘一格,小则几平方厘米,大则几十平方米。佛珠、扇坠能烙,筷子、家具能烙,屏风、木板一样能烙,进得厨房,上得厅堂,乡土本色,意味深长。

烙画题材广泛,大体分为花卉类、飞禽走兽类、水族草虫类、山水人物类、电烫书法类、金石印章等门类。

烙画的制作工具主要有打磨机、切边机、刀斧、调压器、大小中烙笔等等。

早期以铁针为工具,在油灯上炙烤进行烙绘,主要作为筷子、尺子、木梳等小件日用品上的装饰。后来制作工艺和工具不断改革,由“油灯烙”改为“电烙”,将单一的烙针创新发展为大、中、小型号专用的电烙笔。

完成一幅烙画作品的流程主要有选材、画稿、熨烙、抛光等步骤。

烙画的第一步是选材。根据材质,主要分葫芦、宣纸、木板三种。烙画是温度与竹木的对话、是烙铁与宣纸、丝绢的和谐。第二步是画稿。烙画师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绘画能力,胸中先立意,构图既要层次明晰,也要留适当空白“透气”,用铅笔细细勾勒线条、形状。第三步是熨烙。烙画师在全面了解宣纸、木板、葫芦等材料的特性,根据构图,灵活掌握烙具的速度,控制烙具的温度,把握烙具的角度和压力,使用落、起、止、走、住、叠、圆、回等多种运烙技巧。

微信图片_20201019131457.jpg

烙画艺术家,怀着对烙画这种传统美术的挚爱之情,耐得住清贫和寂寞,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用烙笔去镌刻这些传承几千年来的民间文化,用心灵呼唤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关注。

烙画方法较难掌握,需要深厚的绘画功底,用笔火候也不易掌握,造成学用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。一定要把这种民间艺术一直传承下去,是烙画艺术家们最大的心愿。采访同期声

烙画艺术,在民间诞生,合着时代的节拍从历史中走来,带着华夏乡土文化的芬芳,向遥远的未来走去。

烙画之美,雅俗共赏,华夏艺术,源远流长。

微信图片_20201019131459.jpg

Copyright © 2003-2020平顶山数字文化馆 , All Rights Reserved , 豫ICP备20007836号-1 豫公网安备41040202000141